项目频道

卓唯智科技——AI驱动的智能制造与万物互联实时大数据平台

项目介绍

北京卓唯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唯智科技)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北京,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数百万央企创投基金投资。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以技术引领市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完全自主可控的工业操作系统底层平台建设,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智能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及万物互联平台解决方案,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公司成立五年来已累计为富士康龙华厂区、沃尔玛、普洛斯、当代置业、百度乌镇新零售中心、乐能国际等国际头部客户提供多行业的产品及服务。

公司的服务领域主要为两大板块:一是基于UHF RFID的物联网软硬件一体化系统,二是数字化工业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目前,公司已经开发了三大行业及应用平台,包括:面向消费领域的云物平台,面向智慧物流等物联网领域的齐物平台,以及面向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工业领域的开物平台,可帮助客户降低制造成本、大幅提高管理能力和生产效率。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五年,公司将紧盯国家双碳目标和绿色能源战略,以技术引领市场,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4.0,深耕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把SaaS技术拓展到分布式风电、光伏发电、煤层气、油田气发电领域,将市场领域辐射到国际市场。在研发方向上,公司将工业软件作为突破点,向CAD、CAE、CAM、EDA等工业软件发起挑战,不再局限于复制现有工业软件,而是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体系构架,在现有基础上研发下一代的工业软件:用户只需在浏览器输入一个网址,就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立即使用公司的工业软件产品。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具有独特技术优势和全球竞争力的工业软件研发和服务公司。

本期专访将由「卓唯智科技」的创始人任飞翔带领我们共同探讨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及万物互联平台的差异化优势,以及其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等应用场景的战略布局。

卓唯智科技——AI驱动的智能制造与万物互联实时大数据平台

卓唯智科技——AI驱动的智能制造与万物互联实时大数据平台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500万 | 释放股权:5%

卓唯智科技——AI驱动的智能制造与万物互联实时大数据平台

Q1: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

任飞翔:我17岁出国去新西兰留学,硕士在读期间我发表了世界首篇基于手机的无人驾驶论文Lane Detection on iPhone, General Traffic Sign Recognition by Feature Matching并载入维基百科,当时有一个以色列公司的CEO看到我的论文之后通过学校的邮箱联系到我,一周之后便飞到新西兰跟我合作了一个全球首款实景导航的项目,后来我去以色列跟他达成了合作和共同研发,发布了全球首款带自动驾驶功能的实行导航系统。

2009年我研究生毕业,获得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一等荣誉硕士学位,2010年我在新西兰成立了SkyEye汽车无人驾驶公司并担任CEO,直接把我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商业化转化,公司还获得了新西兰本土VC的100万纽币投资。在2011年左右,中国当时的科技部长万钢先生去新西兰访问我这个项目,并且邀请我回国发展。于是我在2012年就回到了北京,在中信证券总部工作了四年。随后我便创立了现在这家公司——卓唯智科技。卓唯智科技主要开发下一代工业操作系统平台,包括核心的CAD、CAE和E DA等工业软件,以及基础的工业互联网的平台。

Q2:您当初创办卓唯智的行业背景和创业初心是怎样的?

任飞翔:回国以后没有立即创业,因为我在海外已经有11年了,需要在国内重新适应一下,所以当时我选择了入职中信证券,在央企和在离创业比较近的资本行业待了4年,学习到了其他人在国内创业的经验,同时对国内资本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浪潮,我认为这是在国内创业比较好的一个时机,便在2017年离职出来创业。基于之前在海外的成功创业经验,我的创业初衷就是做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等工业领域,所以之后我也投身了这些领域。Q3:公司目前涉足和深入的场景领域有哪些
任飞翔:首先我们比较聚焦工业领域,公司现阶段主要致力于工业操系统的底层平台建设,由于工业领域涉足的子行业比较多,而如果做太多好行业的话,我们的精力会被分散,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个比较好的赛道,包括新能源和电力行业。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所以我们认为在工业领域持续发力是一个长期的机会,也是一个比较确定的机会,后面也是会有回报的。其次就是智能制造领域,中国正在面临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问题,处于大规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所以我们目前也正在切入这个领域。除此之外,由于我们公司在进行CAD、CAE等核心技术的研发,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领域,我们还可以将技术用在比较核心的关键领域,譬如航空航天领域。我们希望未来能在这些领域为国家做一些贡献,能真正地把核心技术用在关键领域。Q4:请介绍一下未来公司技术的主要开发方向。
任飞翔:我们前期主要在研发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由于很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并没有把核心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连接,导致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把工业设备、传感器和数据打通。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设备和核心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到我们的大数据平台上,而且我们做的连接是全球范围的连接,由于我们有些客户的电站分布在全球很多个国家,所以我们需要考虑远程通讯和高并发等实际问题。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们就面临数据智能化和数据清洗、分析、处理、预测的问题。因此,我们第二步要做的是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分析数据,然后进行推演,我们可以预测设备的传感器什么时候会出现哪些问题进而导致设备运行效率降低,帮助客户提前发现并规避问题,最终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第三步,我们正在布局关键的卡脖子领域,我们做的CAD、CAE并不基于传统的技术和手段,而是基于我们公司长期积累的核心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又进行了创新:譬如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在线完成三D建模,不需要下载几个G的软件安装包,我们设计完模型之后也可以共享、可以在其他电脑上再进行二次乃至多次编辑,还可以进行协作,这些都是我们在创新的软件功能。假如我们基于传统的软件技术,那么即使开发出来,与Autodesk等传统的软件巨头公司相比也并不会有任何的优势,所以我们就在未来的软件生态和软件规范里进行了深度的研发。我们已经实现了CAD、CAE这些核心软件的研发,1.0版本已经开发完成,目前我们在进行下一代的CAD、CAE软件布局。Q5:与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竞品相比,公司的开发平台具有哪些差异化优势?
任飞翔:虽然我们的第一代CAD、CAE使用的是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也有其他第三方公司能够实现,比如Autodesk,他们收购了一家在线编辑的CAD软件公司,不过也是海外的公司。因此,在第一代CAD、CAE的竞争上,我们可以和这些国外的巨头公司达到同等水平。但是我们正在研发的第二代CAD、CAE完全基于自主延伸的核心技术,这样的技术目前在海外也没有公司涉足。此外,第二代的技术目前还在成熟的发展周期之上,并没有进入一个完全的成熟期,所以也不会有太多公司去尝试和探索,因为它需要把之前所有的经验积累和软件开发理念全部推翻重来,代价是非常大的。我们之所以同时开发这两代产品,也是为了完成一个过渡。总而言之,我们的第一代CAD、CAE已经达到和国外巨头公司几乎同等的水平,但是第二代我们可以拥有一个超越的可能性,所以让我们拭目以待,在第二代的研发过程中我们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希望最终能够在两年之内实现一个飞跃。我们公司自成立以来,目标从来不是国产替代,我们的目标设定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在我们所涉足的领域,去实现行业前沿的水平,只要把这个目标实现了,我们自然而然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国产替代”,而且这个“国产替代”不再仅仅是替代传统的技术,而是让国产软件开创下一个软件时代、引领这个细分行业的发展。我们的目的就是实现弯道超车,所以仅仅替代国产市场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全球范围的领先。Q6:公司自创立以来,商业模式有怎样的发展
任飞翔:我们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B端业务和C端市场。首先,我们主要面向大型的国企和海外公司,这个模式也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让我们实现技术的积累与沉淀,以及实现商业化的初步验证。由于工业项目有大量的定制化需求,而且项目的规模一般比较大,譬如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订单,因此也需要投入很多的团队精力。其次,就是比较核心的to C领域。由于我们公司开发的都是平台型的技术,无论定制化的程度有多高,其实底层代码都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对to B领域交付的所有软件都是一个平台型的软件。如果把这个平台型的软件面向大众市场所开放,那么自然而然就可以成为一个to C领域的产品,to C领域我们基本上就采用SaaS的商业模式。我们的用户更多会来自海外市场,因为海外的SaaS模式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用户也已经习惯了注册账号、交年费以及开通付费功能。所以面对这些用户,我们只需要把我们的平台开放给to C市场。以上两个商业模式我们都在布局,这也是我们既具备核心技术又拥有打造平台的能力的优势体现。未来我们计划面向海外市场的用户架设海外的服务器,同时也会开放给本土海量的to C市场。Q7:公司的业务范围目前已覆盖国内哪些区域?在长三角地区的布局是否有新的考量?
任飞翔:我们在国内的市场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到各城市,包括长三角地区的苏州、上海。我们在大湾区也有市场覆盖,在成渝地区也有接触到一些项目,并且跟这两个区域的很多客户已经完成对接,等疫情好转我们就会去现场进行实施和给客户交付。目前我们正在探索跟无锡合作的可能性,去年我已经去无锡市新吴区对接过2次,和无锡市的领导也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未来会去无锡进行第3次以及持续的对接。此外,我们也在探索和内蒙古光伏发电行业的公司的合作。Q8:当前公司处于怎样的融资阶段?下一轮预计何时启动?

任飞翔:我们预计在年底前启动A轮的融资,估值1个亿,出让5%的股权作价500万元。

Q9:近期我们对接的财务投资、产业基金和CVC中,您更倾向于怎样的合作方式?
任飞翔:我们对所有资方开放融资,其中更倾向于持有资源的投资机构,譬如有核心项目和对产业有较为深入理解的CVC。因为to B领域不如to C领域标准化,而且需要对行业有非常深刻的认知才能够进行项目的对接和实施,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有产业背景的CVC。除此之外,能否为我们带来优质的客户资源、对行业是否有深刻的认知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们希望能够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聚焦,并且能够了解到未来中国对产业的支持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Back to list